在传统技艺与现代潮流激烈碰撞的当下,一位“90后”姑娘正以独特的创新姿态,让家乡的茶香飘得更远。作为绿杨春茶制作技艺第六代非遗传承人,赵宏鸣以匠心守护古老技艺,用创新思维叩响时代大门,在坚守与突破中演绎着独特的“双面人生”。
出生于月塘镇捺山村的赵宏鸣,自幼与茶结缘。儿时跟随父母采茶、目睹母亲炒茶烫出水泡的记忆,让她一度只将茶叶视为茶农谋生的工具。然而,随着年龄增长,她逐渐读懂绿杨春茶的分量——“这不仅是家乡的味道,更是扬州的文化名片。”大学毕业后,尽管拥有稳定的工作,她仍选择投身制茶技艺传承。“父母希望我继承家业,而我自己更想将茶文化发扬光大。”赵宏鸣告诉记者。
展开剩余58%每年春季,赵宏鸣白天上班,夜晚奔赴制茶工作间,在140℃~160℃的炙热锅灶前反复练习杀青、理条等工序。双手烫出水泡已成常态,但她从未退缩:“既然选择了,再苦也要坚持。”凭借扎实的技艺,她加入了“绿杨春制作技艺大师工作室”。在团队协作下,她参与制作的绿杨春茶分别于2016年、2022年斩获江苏省第十七届和第二十届“陆羽杯”一等奖。2023年,她获评仪征市绿杨春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。今年,她又在扬州市绿杨春茶第四届手工制茶比赛中荣获第二名。
荣誉加身后,赵宏鸣思考更多的是传统茶产业的现代突围。“在当下这个信息时代,流量至关重要。只有把握好流量密码,才能充分发挥绿杨春的历史价值、文化价值、品牌价值和公益价值,让更多人领略到绿杨春茶的魅力。”为此,赵宏鸣开启了“双线作战”模式。在制茶方面,她坚持手工炒制,从摊凉时的薄厚均匀,到辉干时的火候把控,每一道工序都力求完美;在推广方面,她积极寻求突破,携绿杨春茶亮相杭州茶博会,与江苏卫视、新华网国际端等主流媒体合作,计划通过抖音直播展示制茶全过程,以创新方式让传统名茶走进大众视野。同时,她还积极走访老茶农,查阅古籍资料,深入挖掘绿杨春茶的千年历史,进一步提升绿杨春茶的文化内涵与价值。
从茶田到直播间,从非遗工坊到竞赛舞台,赵宏鸣正以当代青年的担当河南配资网,让绿杨春茶香飘向更远的地方。
发布于:北京市亿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